言情小说笔趣阁 > 南唐新世 > 第634章 集思广益聚英才

第634章 集思广益聚英才


李丛嘉一拍桌子:“大唐子民的生命比存在库中换铜钱的粮食重多了,没什么不值得!但是,需派一个得力之人去洛阳周旋,不能让伪周国占太大便宜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他们不敢的!我们送一万石粮食,要求运到晋州八千石,然后送他们一百匹战马。如果后周不同意咱们就不运粮,到时候他们不仅名声臭了,恐怕还要承担四五十万百姓的怨意和粮食问题!一旦闹出事来,天下大儒们不会认可柴荣是仁君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到这儿,刘仁寿瞅了一眼李丛嘉,见他没有反应,才继续说下去:“沽名钓誉也好,为了洛阳安全也罢,他们一定会同意换粮!别看区区几十万百姓,却关系到天下儒林对伪周国的看法!如果伪周国战胜了辽人,甚至会不需要我们送粮……如果输了,更需要我们在晋隰等地帮助牵制北汉军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李丛嘉心底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:柴荣是枭雄吗?如果是,他一定会控制粮道坚决不让李丛嘉运粮北上,宁可让绛、慈、隰、晋四州成为一片死地,也不会允许李丛嘉占据此地威胁洛阳策应关中!

        三人商议许久,决定由刘仁寿以南唐特使的身份出使洛阳,一方面表明双方共抗契丹人的联盟之谊,一方面游说柴荣借道运粮!

        对于洛阳群臣可能的反应,三人研究了足足半晚,熬得黄鹤楼老板都困盹不行了。周围一片漆黑之时,三人才一脸兴奋地下楼而去!

        回到船上,几女早就睡了,但李丛嘉还异常兴奋:一个大难题有了答案,他岂能不兴奋?

        看看远近的船只,只有欧阳权的船上还亮着灯。跟在他身后的老太监一脸不快:任谁在皇宫中呆得好好的,被派到千里之外又半夜睡不好觉会爽?

        老太监抱怨几句,轻飘飘飞身而去,在船只上如蝙蝠掠过。很快欧阳权的船只靠了过来!

        看着重新隐在黑暗中的老太监,李丛嘉有些吃味:是不是自己脾气太好了一点,这些老太监居然敢抱怨?

        想着想着他又笑了:自己难道希望他们如奴才一般只知道答应吗?夜困乏累,谁都难免抱怨,自己不也如此吗?看来得合理安排这些人的轮班工作了!

        正寻思着,欧阳权和两个将领跳上船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听李丛嘉分析着和后周之间的交易,欧阳权的脸色一点点郑重起来:他是军人,很少考虑这种人心、谋略和政事,更不愿意浪费脑细胞在勾心斗角上,但不等于他对此一窍不通。相反,欧阳权的几个叔叔都在各地为官,他耳朵里听到的都是这种琐碎的政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殿下,就算伪周国为了脸面不禁止送粮,可是还有万一呢?我以为还需要另一条路,一条掌握在咱们手中的路!关中北部和慈州相连,只要丹、鄜等州运粮过去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他们哪儿有粮食啊!我正在犯愁如何突破关中辽军封锁送粮给他们呢!长安城倒是有粮,可是怎么送过去……李守贞手下的那群酒囊饭袋,一点用都没有!”

        当着自己手下将军,李丛嘉再没有一点顾忌,说话都粗鲁了许多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耀州虽然被辽人攻占,但我们可以夺回来啊!六殿下,长安城中的军队虽然弱一点,但他们是关中军汉,与我们这些外来的兵士不同,总要顾念一份乡土情份,甚至许多的父母亲友就在那几州也说不定……如果北方父老挨饿他们还不敢出战……当务之急是运粮到长安城,增强他们的信心!”

        李丛嘉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好极了:自己埋头苦想而不可解的矛盾,许多将士却自有妙计。虽然这些计策有许多纸上谈兵,但不乏一些奇思妙想。偶尔迸发出的一点灵光,就可能开辟出一条新路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控制长安城,利用长安城的二十几万兵马夺回耀州,然后将长安之粮运到北方,甚至过黄河运到慈州!

        只要到了慈州,还怕运不到解州等地?有了这份把握,和柴荣的谈判又增加了许多庙算!

        一面计划着,细节上和欧阳权等人商谈着,待晨曦微光,四人哪儿还有一点困意,迅速分手,各行其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丛嘉召见各级官员,安排接应粮草一事。同时将工匠、兴唐学院的学员分配到各地各军工作。欧阳权则领兵北上襄州,准备赶去商洛,直抵蓝关。

        柴让已经回荆州去了,守在江陵的陈贶赶来了。他带着一群足有百人的文士,挤得鄂州刺史府满满的!

        李丛嘉认得其中一部分——白鹿洞书院的学生和师长。上一次李丛嘉路过庐山,恭敬地请山上诸多隐士出山相助,却只有寥寥几人随他下山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看到陈贶主政一方,杨薇之立下泼天之功,几个随行的学生都成了县令……学而优则仕,任谁也不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。

        眼看着南唐一日胜过一日,再晚下山,恐怕蜀中这块肥肉也吃不到了,更不用提还有关中大片沦陷之地官职等待!

        李丛嘉现在无心和他们闲谈,几句话后只留下了陈贶一人。询问过岳、朗两州各县的收成、蛮人的动向,转头李丛嘉就问起了江陵府南平国高氏的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 陈贶在江陵不算长,才二个月时间。正逢秋收。南平四州之地,一向是粮食主产区,丰衣足食,从无饿孚在路。

        高氏在南平国数十年,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,倒百姓还算安定,因此民间评价不恶。自从南平国王高保融被迁移到潭州,军队解散,再无卡住长江上下游的关卡,一时间蜀中和荆襄、鄂州等地水上船只多如过江之鲫,商税已经超过农税!

        “六殿下,不愧是江边国度,南平国的渔民个个都算得上是水军!我来时贾将军已经到达,征调了一万渔民,每日半贯钱,竟然争先恐后,有些人跳到江中游上船报名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听着热闹场景,李丛嘉在心底里给蜀国画了一个句号!

        “陈兄对关中的战局可曾关注过?有何教我?”


  (https://www.yqwxw.cc/html/102/102518/18679813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qwxw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qwxw.cc